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风采  导师风采

“五好”导学团队风采展 | 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五好”导学团队

作者: 访问量:864发布时间:2021-12-14


引 言

自2018年底至今,我校已立项建设了24支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团队导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德育建设好、师生关系好、培养模式好、科研成绩好、文化氛围好”为建设目标,持续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培养举措,为研究生高质量发展蓄力;充分展现了导师爱生如子、潜心育人,学生尊师重道、修学储能,团队成员团结互助、奋发进取,导师和学生师生从游、共同进步的榜样力量。

“‘五好’导学团队风采展”专栏,作为“五好”导学团队与导师、研究生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希望对更多的导师和研究生有所启发、有所思考,“导学思政”,我们一直在路上!

团队简介

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团队以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导师梯队由赵洪涌、任凤丽、沙春林三位老师组成,团队成员包含1名博士后、10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研究方向涵盖各类传染病的研究与防控、种群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三大模块。团队虽然人不多,但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小团队也时刻胸怀大格局。

指导教师

德育建设好——引领有方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时间组建了“新冠疫情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团队生物数学建模的优势,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科研工作中,师生无法见面的时候,团队成员就屏对屏的进行研讨,和病毒赛跑、和时间赛跑,共计开展了120余轮数学建模,相继针对武汉、南京、扬州新冠疫情进行研究,向社区、医院、政府提出了科学的防控建议,不仅把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期刊上,更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同时团队成员还通过网络积极进行传染病科学防治宣传,组织开展面对“最美逆行者”子女的公益夏令营。团队抗疫事迹和公益实践受到新华社、中青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指导老师赵洪涌教授也因此获评学校“抗疫先进个人”,团队获评学校硕博实践先锋团队

组建新冠疫情研究团队


团队会定期组织成员以读书交流会为主要形式,定期举办“师生新时代讲习所”,邀请学院党政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优秀辅导员、团队成员担任主讲人,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并以“课前预习+聆听主讲+互动讨论”的方式保证学习效果。在全国“两会”开幕、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教育契机时间节点上,团队组织观看直播,提神振气、凝心聚力。今年上半年,团队还参加“航小研说党史--五四青年节特辑”活动,重温五四青年节光辉历程。

师生新时代讲习


师生关系好——丛游增活力

导师对团队每个成员都非常关心和熟悉,彼此之间也经常一起运动、踏青、聚餐,真的就像一家人。赵老师早上8点钟准时到学院,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工作室看看我们,问问科研进展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在工作室一张特别又暖心的表,上面记录着每位同学的生日,导师都会来和大家一起过,切蛋糕、唱生日歌。原创春联、文化墙在工作室比比皆是。团队所在工作室也获评学校“五星”研究生工作室。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赵老师也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细心询问情况,开导学生。在今年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团队共同绘制了特别板书,由衷地表达对导师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师生关系好

培养模式好——理工互助力

团队是做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的,但导师也经常对我们说:要多关心学校的工科专业都在做些什么,这样做的研究才更有实际意义。导师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依托自动化等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共建,团队深入图像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的飞行器控制等交叉学科研究,为工科研究注入理学力量。在交叉方向,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1400余次。切实看到了“理”和“工”的完美融合。此外,团队还注重把科研的眼光延申到国外,以开放的姿态组织开展了多场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共邀请3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线上线下进行学术交流,启迪和开阔了成员的思路。


理工互助力


科研成绩好——成果频创新

近一年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团队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批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2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项目2项、博士生出国联合培养项目2项;团队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论坛二等奖、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三好研究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余项,导师更是连续七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榜单。

硕果累累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在未来的日子里,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导学团队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砥砺前行!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