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师生风采

良师益友丨经济与管理学院查冬兰老师:研途相伴·师生同行

作者: 访问量:1368发布时间:2022-04-1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师明智,益友随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发挥导师“领头雁”作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浓厚学术科研氛围,挖掘“导学思政”育人功能,我校全体研究生投票选出10位心目中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导师!

查冬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系系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效率、低碳消费行为与可持续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多项;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ergy Economics、Energy Polic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管理评论》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著三部;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优秀团学导师”荣誉称号。


·她是学生“研途”上的领路人·

促进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查冬兰老师始终坚持的理念。查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能力,从文章选题,到搭建框架,再到论文写作,她教导学生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并且针对学生科研过程遇到困难一对一交流。同时,查老师也注重培养学生学术汇报的能力,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重要会议汇报前,她都会悉心指导学生完善汇报内容。为增进学生的科研视野与增加团队间的交流机会,查老师也积极联系其他课题组,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在与同侪们的交流中找差距,寻短板,学新路,拓新知。


·她是洞察学生“困难”的知心人·

一副娃娃脸、说话温柔,从教12年来,查老师经常被误认为是“学生”。她有着不一般的发现学生“困难”的洞察力。“学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陪伴”。35岁的她成为博士生导师,迎来了自己的开门博士生杨光磊。来自西北的杨博士为了节省路费很少回家,查老师得知后主动承担往返路费。担心学生有心理负担,她安慰道:“回去跟家人聚聚有利于你更好地回来做学术做科研”。杨光磊第一次投稿SCI论文,遇到退修时有了畏难情绪。查老师连夜帮助,详细分析其中原因,批注密密麻麻改了十几页。历时两个多月,逐字逐句校正,经常修改到深夜,这种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令杨光磊既感动又敬佩。


·她是从“一顿午餐”关爱学生的贴心人·

博士生陈倩同学对查老师的感激要从一顿午餐说起。一天,她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査老师便约她一起吃午餐并帮她逐一指点。午餐时,查老师发现她只吃两个馒头和一点蔬菜,便悄悄了解她的情况。也是在那顿午餐之后,査老师给予了陈同学许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了她学习的“后顾之忧”。临近硕士毕业,查老师又不断鼓励她:“你基础很好,希望你能读博试一试”。査老师主动为她申请了博士奖学金,圆了她的求学梦想。从小处做起、从细微处关心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同行,就是她坚持的育人理念。“这些帮助对老师来说是相对轻松的,但对学生来说,可能非常重要”。


·她是“为留学生播种梦想”的有心人·

“教育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于细微处洒下成长种子”。这是她担任留学生课程教学10余载的真实写照。50余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学术背景相差很远,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各有千秋,这样的“跨国”课程教起来并不容易。查老师的教学处处体现着她的有心。每周她都会搜寻全球最新的模型案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科兴趣。疫情期间,“跨国网课”是一大难题,为此她想出“录屏+超星作业+微信群答疑”的综合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帮助同学们学习。时差过大?她为了照顾学生时间深夜授课。网络不好?她24小时微信群里解疑答惑。家中断电?她督促他们观看录屏,完成习题进行自学。这份对课堂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各国学子,梦想的种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发芽。来自也门的留学生木吉布跟随她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他感激地说道:“是查老师为我推开了看向世界的窗户”。

导师寄语:

学为学理,术为应用,

研无边际,究穷经纬。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