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管理  优秀事迹

研途航向标 |【IT精英,睿思笃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奖微展

作者: 访问量:1150发布时间:2021-12-07


为引导广大研究生潜心科学研究、增强求真创新精神、树立学术报国志向,南航研究生推出“研途航向标·国奖微展”系列报道,聚焦本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展示优秀研究生风采。

青春逐梦,榜样领航。本期让我们走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奖获得者,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悟榜样力量,寻找前行方向!


陈阳

路虽弥,不行不至


人物简介

陈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获得研究生特别奖学金,科研创新先进个人以及三好研究生称号,同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英国学习,2021年获得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资助。在国内外期刊已发表8篇学术论文(其中一作一区3篇),公开发明专利2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人生路上挫折与挑战林立,艰难与困苦并存,想更好的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就需要持之以恒努力进取。陈阳就是如此,他坚信欲遂平生志必从勤苦得,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与目标,积水成渊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陈阳当年在硕士研究生面试中口语压线险过,这次经历便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不自信的种子。薄弱的编程基础,差劲的英语水平使得他不得不加倍用功。在付出了汗水后,他在硕士期间有了一些成果,发了几篇EI核心的文章,而后有幸申请到南航计算机学院跟随皮德常教授读博。

他深知非志无以成学,于是细化自己的时间模块,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按天划分,每天完成相应量的工作任务。如果完成不了,那也就不要休息。在潜心静学一学期之后,内心深处有了些许自信与想法。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他深刻地体验到了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没有深度的思考训练,此时进行科研终究是空中楼阁。在这个认识基础之上,他潜心阅读文章,对每篇文章提炼其目的、方法以及优缺点。最快的脚步就是坚持,坚持下去便可积水成渊。逐渐学业上的困难被一个一个克服,科研热情亦随之持续升温,陈阳的努力也逐渐成效。这一年他以高绩点分数完成课程学习。此外,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完成两篇高水平SCI论文发表,并获得了该年学校的三好研究生与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校训无时不激励着陈阳要立志高远,怀揣梦想报效祖国。在他看来他需要做的是尽善尽美完成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不断开拓眼界,提升格局与思维广度,未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科研人。

当他总结这几年的科研学习上遇到挫折与困难,那正如东坡先生所说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经历过后陈阳说,“前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可即便暴雨狂风,荆棘丛生,只要我保持热爱,不忘初心,我依然会雨中高歌,踏浪乘风”。


韩守飞

志存高远,为理想努力奋斗


人物简介

韩守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以及科研创新先进个人。2021年获得博士生短期访学(重点国别专项)项目资助。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中科院一区SCI论文5篇(三篇为IEEE Trans系列会刊),申请专利一项。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博士生涯过去了,韩守飞也从一个科研新手慢慢蜕变成手握多篇论文的科研者。回顾过去的三年的博士生活,他感触颇深,他发现自己并没有虚度时光,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三年里,有论文被接受后的喜悦,也有论文被拒后的沮丧,但这些都已经成为他奋斗路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他还记得当时科研之路刚起步时并不顺利,作为一名不算新人的新人,他不再像硕士期间那样追求文章的数量,而是更注重文章的质量。从普通SCI期刊到顶刊之路并不容易,一封封拒稿信浇灭着他刚入学时的激情。前期这些对他心性的磨炼,使他养成了更加坚毅的性格,他根据审稿意见认真的修改论文,改进语言,补充实验,最终被顶刊录用。

他坚信目标+行动+勤奋=成功。在博士的三年学习时间内,他分阶段地为自己制定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付出。除了主观上目标明确外,导师朱琨教授以及新泽西理工大学的周孟初教授的悉心指导也是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回想第一篇IEEE Trans投稿前,导师把他叫到面前一边修改论文,一边在写作上提供了很多建议。周孟初教授把他论文打印出来,逐字逐句修改,扫描返回给他,他真的很感动能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两位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性深深的感染了他,小到每个单词表达是否准确,小到配图的颜色使用是否恰当都予以标注。

随着第一篇IEEE Trans论文被接受,他的思路逐渐打开,以顶刊论文为目标,在思想、表达以及实验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他相信追求论文质量远比追求数量更重要。

回顾博士学习的这几年来,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成长了许多。点点滴滴都记录着他朝着理想努力的前进的步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理想其未远,振翼而腾飞。”他知道以后的路还很长,他将以努力不断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


徐梦婷

科研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人物简介

徐梦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曾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研究生标兵和科研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顶刊论文一篇,国际会议论文两篇,公开发明专利两项。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第二届校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徐梦婷本科毕业于南航理学院数学专业,保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时也有很多的迷茫与无所适从。专业知识的缺乏、代码能力的薄弱,这些都曾是她焦头烂额的问题。但是她并不轻易向困难低头,不畏艰苦,敢于挑战,大量阅读自己研究方向的论文,并从一个个小项目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代码能力。将自己的数理基础应用到研究方向中,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她深知科研从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她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前,曾被四五个期刊拒稿,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遍遍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文章内容、格式,最终该论文发表在SCI一区顶刊上。在面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时,徐梦婷不浮躁,能静下心来研究,一遍遍的修改实验参数,只为验证得到最好的效果。在面对审稿人的质疑时,她充满耐心,用实验数据来阐明自己方法的有效性,一张张表,一幅幅图,期刊回复信从20页写到了40页,只为有理有据地消除审稿人的疑惑。

除了专业知识上的积累外,她也深知学术素养积累的重要性。她积极向导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寻求帮助,端正学习态度,戒骄戒躁,一门心思搞学问。在遇到难题时,她也会积极跟别人进行讨论,团队会给学术研究带来不竭动力。

回首研途,徐梦婷无论是在专业知识、学术能力、学术素养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其中最重要的动力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脚踏实地。


陈嘉乐

做一名“步履不停”的研究生


人物简介

陈嘉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2020年获得校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2021连续两年获得校三好研究生、科研创新先进个人;在CCF国际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专利公开2项;参与重点研发计划、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3项;获得省级学科竞赛三等奖2次;2021年进入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云鼎”网络安全实验室实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八个字对于陈嘉乐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南京长大的他,从小就与南航有着交集。还在念初中时,陈嘉乐就在南航明故宫校区的篮球馆参加过篮球培训班,也曾进过图书馆阅读,象征南航的蓝色深深印在他年少的脑海中。

正式开学之后,导师为陈嘉乐敲定了研究方向“联邦学习安全与隐私保护”。对他来说,这个之前从没有了解过的新兴方向是一个巨大挑战。带着内心的疑惑陈嘉乐多次向几位老师请教,交流科研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实现。陈嘉乐的研一和研二上学期的主旋律就是在探寻研究方向和做项目,中间穿插着完成课业和考试。他时常感激这段充实的学期,为他日后写满简历的项目经历埋下了种子。

2020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复学后,陈嘉乐的论文也被CCF C类会议之一的ICCCN录用。在暑假里,陈嘉乐参与了人生第一次国际会议交流,虽然由于疫情是线上参会,但是当自己精心准备的论文介绍PPT和英文演讲在屏幕里出现的时候,激动紧张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完成了第一篇论文的撰写、参会,并且申报了专利后,他并不满足于此,在研二的上学期末又着手在原有论文的基础上撰写新的一篇期刊论文。

陈嘉乐非常喜欢CBA的一个宣传口号“敢梦敢当”,在一年前“敢于做梦”,怀抱一个远大而美妙的理想;这一年里“勇敢追梦”,去尝试去挑战,铭记着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在实现梦想之后,也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保持对进步的渴望,继续朝着下一目标奋进,步履不停。


谢凌强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熟就练


人物简介

谢凌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硕士阶段发表SCI二区论文一篇,会议论文两篇,公开发明专利两项,登记软著一项,主持校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项目一项。

科研需要知识的积累。由于本科阶段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科研谢凌强知之甚少。在硕士刚开始的时候,茫茫书海带给他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到在知识面前自己的渺小。在和导师皮德常的学习交流中,他了解到科研需要知识积累,无数学者为我们的研究道路做出了探索及贡献,而我们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努力、寻找突破,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知识丰富自己。他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补充学习了很多知识,详细列出框架结构,用时间积累知识,用知识打好基础。

科研需要屡败屡战的精神。重要的不是是否成功,而是对失败能否无怨。绝大多数人的科研往往开始于不尽人意的实验,谢凌强也不意外。在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他的实验的数据与自己的预期的结果总是相差很大,多次的失败也偶尔会让他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积极和导师讨论,不断了解领域内最新的方法,对比找到自己模型的缺陷,积极改进自己的模型,重新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找到能达到自己目标的最优模型。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改进,模型精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实验数据也逐渐理想。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在皮德常老师的指导下,他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入论文,汇总整理发表在SCI期刊上。

科研需要保证一颗坚定前进的心。“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我未尝踌躇”,不怕失败,享受科研,热爱科研。科研能使人客观准确的认识世界,获得真理,为科技创新奠定理论基础。搞科研需要静下心,需要大毅力。正是因为明白了这点,谢凌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培养了自己坚持不懈、不惧失败和勇于奋斗的精神。


袁水莲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物简介

袁水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获得三好研究生、科研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重要核心论文一篇,公开发明专利两项,获得2020年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研一期间,袁水莲在努力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阅读文献上面,努力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从海量的文献中寻找思路和灵感,经常在实验室学习到11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为她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研成果是“干”出来的,科研道路是不孤单的,科研成绩的取得更是离不开皮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春节后返校学习的安排。寒假期间,皮老师多次召开线上会议,与她讨论研究进度和遇到的问题,每一次皮老师都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予她启发性的指导,帮助她破解难题、及时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科研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困顿迷茫到渐入佳境的道路,她走了半年,终于在7月份,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她还记得完成第一篇论文时的激动和喜悦以及等待论文结果时的忐忑与不安。暑假期间,她丝毫没有懈怠,扎根实验室继续搞科研,为自己的下一篇论文做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现在两篇论文都有了好结果,奋斗的汗水浇灌出了成功的果实,使她能够无愧于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生涯。

在科研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忘初心、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李梦琪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人物简介

李梦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1区论文1篇,CCF-C类论文3篇,参与国际会议3次。任职硕士19162党支部副书记,曾获三好研究生标兵、三好研究生干部、科创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9年,李梦琪以初始复试均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航,她的目标非常明确:踏踏实实做科研,争取读博。但是,哪有这么多心想事成的事情,走进科研的门槛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见识了“人类的参差”,目睹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差距。但是她没有气馁,而是以更高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如果没有突破,那一定是还不够努力!”她在研一上课之余,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实验室,争取更多的时间看文献,盼望着实现0到1的突破。

2020年疫情期间,李梦琪定下了第一篇论文的思路,她开始研究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这意味着她要重新搜集、阅读文献、整理思路,找到新的突破点并分析可行性。每想到一个新的思路,她都记录下来进行推导,及时和老师沟通,反反复复否定了多个模型之后,最终确定第一篇论文的模型,完成了撰写及投稿。

可惜的是,第一次投稿收到的是拒信;幸运的是,收获了非常有价值的评价。虽然一篇被拒,她继续深化研究,紧接着开始第二篇、第三篇……一次次实验、一堆堆数据、一场场和老师的讨论、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个个熬过的夜晚,她说:“能打败我的,只有我自己!”这第一篇论文也成了她的第一篇SCI,迎来了一个个“Accepted”。

 “无数个夜里都想放弃,无数次睁开眼鼓励自己还得继续。”这是李梦琪的“自嘲”。其实,不断鼓励她的,是她心中的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怀揣信念,永不停歇,才能够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宁鲲鹏

先做梦,再圆梦


人物简介

宁鲲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得三好研究生,在国内外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3篇,申请专利2项。

在科研方面,宁鲲鹏有一种十分宝贵的品质:严谨。为了对自己和学术科研成果负责,他都会提前计划好实验方案,以及实验失败后的其他备选方案。每制定一个具体的实验方案之前,他都会查阅国内外的期刊文献,并对前人研究中好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做记录,以便自己的实验每一个步骤都有理有据。每次写完学术论文或科研项目后,他都会逐字逐句地检查,特别是写英文论文时,对于每一个实验现象的原理解释都会查阅许多英文文献并做相应备注,以保证学术的准确性。因为这份严谨,所以他的实验进展和学术论文发表都很顺利,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很多人都觉得做学术很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静不下心,对于看论文而言,要想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提炼出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和切实可行的拟解决方案,这不仅要有熟练的英语阅读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有对学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内心的责任感,只有当你耐心地把相关领域的知识理论了解清楚后,才有可能做到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想到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方案。此外,做实验更要有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失败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只有不断摸索,才能不断进步。

锤炼品德,勇于创新

实学实干,追求卓越

这是每位国奖获得者身上闪耀的优秀品质

也是更多南航研究生

正在努力奋斗的方向

愿你们

不忘初心,乘风破浪

争做一名具有中国灵魂的卓越英才!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