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新时代 奋进正当时|南航研究生学习热议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会精神

作者: 访问量:1720发布时间:2020-09-03

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后,我校广大师生在科研之余密切关注新闻动态,热议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畅谈感受与体会。

航空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佳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都离不开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支撑。当下,研究生教育俨然已成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与中国教育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与推动科研创新双重使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天问探火、“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等一系列国之重器,正是无数高新技术人才为之努力奋斗与创新实践的成果。

科技的创新最终是人才的创新,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不忘初心,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科技的创新需要坚忍不拔的信念与脚踏实地的钻研。我们要不断拓宽自身的国际研究视野;更要立足脚下砥砺奋进,恪守学术诚信,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为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不断努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这将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我们将承载着更高的社会使命与人生理想,砥砺前行,励志为实现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能源与动力学院硕士研究生 姚海沉:当前,正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富强没有旁观者。“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作为研究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贯彻落实“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理念方针,我对自己做了如下三点要求:第一,不忘初心,笃志前行。在科研道路上不能“急功”,找准自己的时区,在导师的指引和规划下,扎实推进科研学习。第二,甘受寂寞,潜心耕耘。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有价值的研究,无问西东,精益求精。第三,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打好理论基础,结合国家和行业需求积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作为航空发动机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怀揣炙热的梦想,牢记航空报国初心,笃行科研之路,珍惜学校深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勤学不怠,孜孜以求,高举科研旗帜,努力攀登科技新高峰,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搏击者!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应该自觉践行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的基本遵循,努力在精神上扣好、扣整齐人生的扣子。我们要深刻领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鲲龙”AG600海上首飞成功,“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我国这一系列的勇攀科技高峰,背后都离不开南航人的努力。“双一流”建设引领性工程启动后,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大批拔尖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不断改革发展,大大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未来的科研之路将充满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热切地期盼着更多立志高远、功底扎实的青年才俊,在此将青春挥洒。愿更多的南航学子在祖国的高科技之巅建功立业。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凝聚青春力量,适应时代与社会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青年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功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海内外中华青年的大团结大联合。我们还要认识国情、了解历史、善于辨析,进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积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作为当代研究生,更应该带头不断提升自身品德修养,发挥社会影响力,投身基层艰苦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勇于到农村、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建功立业,勇于投身创新实践,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朱娅蒙:作为一名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入学以来,我一直感受着学校在新时代下的不断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我们这一批研究生学习阶段正处在国家双一流战略建设阶段,我们也见证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校秉承“负重奋进、献身国防”的办学精神,不断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双一流”建设进展顺利,“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取得显著建设成效。

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研究生教育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来开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仅是对教育体制和教师提出了要求,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义务和目标。作为研究生,同时也作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保持纯真信念,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我们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将自己个人的梦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梦中,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结合起来,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时刻牢记要扎根中国大地,时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 史文祥: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推进卓越研究生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实行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推手,充分体现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彰显研究生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地位。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想就大会的精神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在坚守学术诚信,实现守正创新上下功夫。研究为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从事科学研究,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实打实做研究、甘坐冷板凳。同时,坚持创新是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在科研学习中,既要培基固本,也要勇于创新,让产学研真正形成生产力,助力强国建设。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在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建设上下功夫。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是实现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新时代研究生要勇于肩负强国使命,厚植爱国之心,积极将个人所学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各项工作中,争做可堪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在培养奋斗精神,建设富强中国上下功夫。习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时代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注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中坚力量,作为研究生,我们应当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把个人成长同国家建设相结合,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何诞:“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通过不断改革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大大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双一流”建设引领性工程启动后,确定首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搭建了人才培养的一流平台。随着建设进程的加速,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各地各校百舸争流,一大批拔尖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一名研究生,为了响应国家对拔尖人才的需求,实现自己为国家奉献力量的目标,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身的研究领域,丰富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多积攒相关领域的知识财富,在此基础上发现并解决领域内的新问题,提出新技术。另外,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努力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研究精神,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最后,积极承担并参与科研项目工作,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将科研与应用紧密联系,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科学技术,推动相关领域产业发展,用实际的科研创新成果回报祖国对研究生的呕心栽培。

民航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耀:研究生教育日益成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核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习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工作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民航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而努力,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航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民航经历了风雨70载。改革开放以来,从C919国产大飞机的圆满首飞,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再到国产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海上首飞。我们当代研究生要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将人工智能、绿色民航新技术等应用到机场规划设计和航线网络优化中,着力打造“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在提供安全、正常、高效运营保障的同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民航事业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同时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民航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要努力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添砖加瓦,力争做科技的创新者、时代的领航人!

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灿: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又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研究生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心,备受鼓舞,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当前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名物理学博士生,我和同学们更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的重要论述。

以经典物理学体系等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发展,成就了第一次科学革命;以量子力学、相对论、DNA双螺旋结构等重大理论创建为标志的科学变革,引发了第二次科学革命。遗憾的是,我国与历史上的这几次发展机会失之交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我们更应进一步提高对新时代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主动适应变化、抢抓历史机遇,在学校“理科振兴计划”实施推动下,努力实现理学基础研究的新突破,强化自身素养,同时为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提供理学基础研究的坚实支撑,脚踏实地的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徐国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也对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通过研究生教育实现人才优势,促进创新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高校层面的人才培养和学生层面的使命担当。

第一,在国家层面,做好研究生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对研究生教育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要从政策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优化研究生专业学科体系设计,加强对于学术造假等行为的惩处措施,完善对学术创新的奖励制度,营造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氛围。

第二,在高校层面,做好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工作。随着“双一流”和“新工科”等战略的提出,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桥头堡,在人才创新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对于综合类、理工类等不同类型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诉求,适时调整研究生相关学位专业,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要加强对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真正意义上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在学生层面,研究生要有使命担当。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践行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要结合专业背景,艰苦奋斗,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要甘于奉献,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将自身放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专业知识技能,报效祖国。

研究生教育促进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高校和研究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的指导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下,在研究生的不懈奋斗下,才能发挥人才优势,促进创新发展。

人文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姜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四为”方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知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研究生教育自身的这种动力结构决定了它能为知识创新提供最主要的原动力。

作为一名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我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以研为翼、以文为声”的原则,以“牛角尖式”的较真态度在思辨严谨的学术殿堂不断挑战,撰写学术论文、参与课题项目,发扬青年的独创精神,以青年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时代精神”为国家、为社会献计献策,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国之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奉献祖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马丽楠: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这是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肯定、鼓励与期许。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下,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研究生成为了重要支撑,因此我国对研究生教育模式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每位研究生所处的领域不尽相同,每个研究方向的进步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步。以艺术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是融合了艺术、建筑、设计、美学、景观等多学科专业,其核心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创新思维与独特创意。如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人居空间环境的质量、美化与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追求,设计师们要应需而变,为居民提供舒适怡人的景观环境,为市民的健康生活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除了城市环境,在“美丽乡村”“乡村振兴计划”等国家战略下,许多高校与专家学者关注相关课题,为服务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整体水平提升做出支持。可见研究生教育涉及多个领域,研究生应在研究领域内将目光放得长远,时刻了解国家战略方针,以开放与创新的思维将专业与实践相融合,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吴安琪: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示,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作为一名南航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党员,我感到斗志昂扬,振奋之余,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精于求学、广泛求知应是奋斗的目标,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应是追求的素养,以所学变所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是不断前进的动力。未来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奋斗,不拘泥于本专业的知识学习,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关注国家战略发展,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做学术研究,积极参加项目实践,在培养学术能力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作为生逢其时、肩负重任的研究生,努力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真正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不忘初心、披荆斩棘,不负习总书记对广大研究生的殷切期望。

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 宋刘幸: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作为其中一份子,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感悟良多。

首先,研究生教育中提供的工程实践机会,在研究生阶段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从申请到立项,从攻克难题到结题答辩,在这个过程中将课本上学过的知识用到实处,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升,还有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可以不慌不忙分而治之解决。

其次,研究生教育中与大家学者的交流机会,曾有幸参加过天问一号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不仅能够学习到学科领域内最前沿的技术,而且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院士、总师这些专家学者,坐在张荣桥总师旁开会,听欧阳自远院士的汇报,与孙泽洲总师一起吃饭,这样的“追星”经历能给内心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不论做什么事都觉得特别有力量!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航天学子,会努力在求学阶段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在研究领域内做出自己的一点微薄贡献,努力在毕业之时有能力加入中国航天队伍,参与到“天问五号”、“天问十号”的研究建设中,心中牢记“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为中国航天添砖加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硕: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对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使我深切体会到现阶段,在科技强国、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作为一名90后,从进入大学到博士阶段近10年间,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于培养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无论是从研究生选拔、教学培养,还是学位考核,学校都从我们国家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有效的指导方案。通过各项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如:研究生能够亲身参与国家科研项目、近距离学习体会重点项目研发过程,不仅提高了自身科研技能,也体会到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等。

作为计算机学院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将积极把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努力钻研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为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作为一名青年中共党员,我将继续践行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牢记使命,不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身的言行品格,自觉按照党和人民要求不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我将珍惜时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地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范劭兴: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我庆幸自己生逢其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学习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补足精神之“钙”,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脚踏实地,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参与社会调研,全面了解社会风貌,将所学、所思与所作、所为统一起来,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撑。

 


分享:
友情链接
网站说明